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馬頭琴:從邊陲走向**
[發布日期:2019/6/12 6:51:32]為期40餘天的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——“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傳承與教育人才培養”培訓班近日正式結課,來自國内外的50名學員“滿載而歸”,作為優秀學員的依拉娜将開始籌備她在日本的馬頭琴演奏會。
馬頭琴是蒙古族拉弦樂器,因琴杆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,主要流傳于中國、蒙古國、俄羅斯布裡亞特共和國、俄羅斯圖瓦共和國、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,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家族中均占一席之地。2006年,馬頭琴被列入..批...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。
依拉娜出生于内蒙古,從小受蒙古族文化熏陶,5歲開始學習馬頭琴,19歲赴日本學習世界音樂,而後定居日本東京。
“當年去日本時,我是帶着我的馬頭琴去的。”依拉娜說,“也是因為獨特的馬頭琴藝術,我被日本的演藝公司成功簽約。”
依拉娜告訴記者:“舉辦..場演奏會時特别緊張,害怕沒觀衆。但登上舞台的那一刻,現場座無虛席,而且掌聲陣陣。”
“那一刻,我知道馬頭琴在國外的認同感有多高。”依拉娜驕傲地說,她在日本出道8年,為電影《畫皮2》做過配樂,并多次應邀參加國際音樂盛典,現在她辦音樂會觀衆都得提前搶票。
馬頭琴原本是演奏蒙古族長調的樂器。18世紀初,馬頭琴的外觀及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。随着馬頭琴琴體的革新,馬頭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創造和發展,湧現出不少民間說唱演奏家。
新中國成立後,蒙古族長調和馬頭琴藝術登上專業舞台,進入高校課堂,形成了民間與專業雙渠道傳承的格局。
新加坡..一位馬頭琴演奏家王晶也參加了這次馬頭琴培訓。她說,她參加培訓是為了國際傳承。
“我是新加坡..的馬頭琴演奏家,也是新加坡多所大、中、小學校及南洋藝術學院的馬頭琴老師。”王晶告訴記者,“新加坡有很多孩子以及喜歡馬頭琴的成人跟我學習馬頭琴,我也會幫他們從内蒙古買馬頭琴回去。”
王晶說:“我一直認為,我肩負着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,更肩負傳承這份文化的責任。隻要他們喜歡,我會一直教下去。”
在依拉娜、王晶看來,流傳近千年的馬頭琴藝術已然在國際藝術之路上越走越好。
馬頭琴大師齊?寶力高表示,馬頭琴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不僅要守護民族文化藝術遺産,同時要創造出新時代的新民族音樂藝術,進行有效地國際傳播。
文章來源:中國新聞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删除